人民网 未知 0 2025/1/8 9:15:45
活动现场。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的灯光是不会灭的——2025文学·中国跨年盛典”2024年12月31日晚在京举办。
此次“文学跨年”已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连续第四年举办。本次“2025文学·中国跨年盛典”正是以“文学的灯光是不会灭的”为主题,分为“理想之火”“生活之诗”“万物之歌”“文学之光”等四个篇章,梁晓声、李敬泽、陈彦、毕飞宇、毕淑敏、王跃文、东西、李洱、康震、祝勇、乔叶、杨雨、范晔、徐则臣、石一枫、班宇、张天翼等作家、学者登台分享。
梁晓声动情分享了自己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经历,他谈到,人们最初的理想往往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与所处的时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便是平凡的理想,如能找到合适的土壤孕育发芽,也会让生活变得充实。
毕淑敏曾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里当卫生员,艰难环境中接触的有限几本书,为她开启了文学之门。追寻梦想“弃医从文”后,她希望幸福生活中的人们了解当年那一群人的生活,长篇新作《昆仑约定》便是她满怀赤诚对往昔的回望。
李敬泽认为,阅读不该讲“绩效”、计算KPI,人们可以用半生乃至一生的时间,慢慢阅读一些困难的书,让文学真正陪伴、参与生命的历程。
徐则臣回顾个人经历时谈到了理想的偶然性,他阴差阳错进入中文系后曾每天“悲壮地在图书馆看小说”,渐渐发现自己也能写,开始动笔创作小说,并持续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自我教育,坚持写到了现在。
陈彦分享了早年戏剧创作中遭遇的一次打击,回首那段难忘的经历,他感慨,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坎坷”这两个字需要用一生去认知,对于一位写作者,尤其如此。
乔叶的新书题为《要爱具体的人》,她解释道,爱具体的人是对自己的提醒,生活中具体的人往往“有着坑坑洼洼的一面、破败的一面”。“爱具体的人”就是要爱这些和自己一样不完美的人,爱不完美的生活。
在最后一个篇章“文学之光”中,毕飞宇说,自己视鲁迅为文学引路人,鲁迅就像一座灯塔,他从十五六岁直到此时此刻,始终能从鲁迅的身上接受能量。李洱谈到自己从河南来到巴金晚年长期生活的上海求学,上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对他的写作是引路、提醒与帮助。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1-22
01-20
01-19
01-19
01-17
01-15
01-15
01-12
01-08
01-08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