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产经 >> 文旅 >> 浏览文章

跨越时空的传承:央视频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

央视网 未知 0 2024/11/17 14:39:02

《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首部原创微短剧,该剧巧妙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娱乐元素,生动呈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青春经历。该剧通过穿越、幽默、励志等多重元素的交织,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轻松愉快的观感,还深刻展现了青年苏轼、苏辙及北宋诸多文豪的成长历程,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现代化发展。

跨越时空的传承:央视频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 第 1 张

其中第10集《妙笔神来苏老泉》凭借其精心设计和出色表现,登上“象舞指数”总台短视频周榜(9月15日-9月21日)。

《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首部原创微短剧,该剧巧妙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娱乐元素,生动呈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青春经历。该剧通过穿越、幽默、励志等多重元素的交织,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轻松愉快的观感,还深刻展现了青年苏轼、苏辙及北宋诸多文豪的成长历程,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现代化发展。

跨越时空的传承:央视频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 第 2 张

《东坡先生赶考记》以苏轼、苏辙科考经历为主题,打破历史叙事的严肃风格,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当下流行的穿越元素和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赋予历史情节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穿越这一叙事手法的运用,不仅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代入角色,还创造了历史文人与现代文化碰撞的趣味性。例如,剧中通过台词和情节设计,将经典诗句和当代生活相关联,类似“头悬‘粮’,锥刺‘股’”“学而‘食席’之”等语句谐音化使用,“相鼠有齿,而人无耻(止)”等借古讽今,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不失文化的厚重感。

另外,剧中的一些细节设置也值得称道。以穿越之子苏萧美被戏称为“苏小妹”为例,此处对应了真实历史中苏轼身边有追究但无考证的苏小妹这一角色,在增强了内容表现力的同时赋予趣味性,用当下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了情节的简化输出和娱乐化,尤其符合年轻人对轻松节奏与幽默感的需求。

跨越时空的传承:央视频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 第 3 张
文化与娱乐的

双向共鸣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快节奏娱乐形式的结合。其利用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将苏轼及其相关历史背景进行现代化改编,使得这一著名文学家的形象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而不再高高在上。在碎片化阅读和观影习惯盛行的今天,微短剧这种形式填补了观众对轻量级娱乐内容的需求。

在观剧过程中,观众不再仅仅是内容的接收者,也是文化传播的互动者。苏轼的诗词、典故通过剧中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得以呈现,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讨论。以剧中“问答环节、科普小知识”等形式为例,这种设计更容易将观众带入互动情境之中,让文化传播不再单向,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网络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跨越时空的传承:央视频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 第 4 张

这部微短剧在播出过程中就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好评。

诗词典故与历史厚度的

完美结合

作为以苏轼为核心的剧集,《东坡先生赶考记》的文学价值尤为突出。剧集不仅通过台词引用了苏轼的诸多经典诗词,还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赋予这些诗句在现代情境下以新的意义。例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剧中的出现,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得到词里所传递的凄凉与悲伤,还让观众看到了悲伤之前的爱与陪伴。苏轼的诗词不仅是文人气质的体现,更是他内在思想和人生经历的反映,剧集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挖掘,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了苏轼的人生哲学。

此外,剧中的人物塑造同样具有文学价值。苏辙、苏洵、曾巩等北宋名人被塑造得各具特色,通过他们的互动与对话,观众得以窥见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感,在剧中得到细腻的展现。这不仅增强了剧集的情感张力,也让观众从文学层面更好地感受北宋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跨越时空的传承:央视频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近日收官 第 5 张

微短剧的

文化潜力与传播前景

《东坡先生赶考记》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普适度,通过古今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创造出新的叙事空间和表达方式,让微短剧这一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艺术形式拥有了既高级又好看的内容。相信未来微短剧的文化传播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挖掘,以帮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利用其极简的叙事特点,更加高效地传播中华文化。

央视频这次入局微短剧,既是一次破圈式尝试,又是一种信号,也可以说是一种引领,它告诉观众,微短剧既可以是充满娱乐性的轻喜剧,也可以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该剧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不仅展现了微短剧这一形式在未来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更在无形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作出了新的贡献。

很多专业人士在《东坡先生赶考记》收官之际也为其点赞。

冷淞:反差反转,成功运用微短剧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7克拉2号楼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