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健康 >> 浏览文章

眼见不一定为实,AI合成诈骗属于依法从重处罚类型

央广网 未知 0 2024/12/21 10:07:10

最近,“张文宏深夜带货”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在“般画234”的视频账号中,“张文宏”在反复介绍一款蛋白棒。针对此事,张文宏医生回应:“这些假的AI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像漫天飞过来的蝗虫一样害人。事实上,从平台投诉结果来看,我觉得最终也难以解决问题。”除了向平台方投诉,张文宏称自己也曾考虑过报警,但对方看不见摸不到,就像幽灵一般难以描述,只能寄希望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眼见不一定为实,AI合成诈骗属于依法从重处罚类型

网络配图

最近,“张文宏深夜带货”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在“般画234”的视频账号中,“张文宏”在反复介绍一款蛋白棒。

针对此事,张文宏医生回应:“这些假的AI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像漫天飞过来的蝗虫一样害人。事实上,从平台投诉结果来看,我觉得最终也难以解决问题。”除了向平台方投诉,张文宏称自己也曾考虑过报警,但对方看不见摸不到,就像幽灵一般难以描述,只能寄希望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这种做法非常恶劣,已经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其予以严厉处罚。

从之前的“假靳东”到如今的“假张文宏”,利用AI技术炮制名人音视频作品以假乱真,甚至伪装成熟人、亲人实施精准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

AI应用使用不当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伟律师认为,未经授权使用AI换脸技术进行经营行为,已侵犯到当事人的肖像权。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经营者有夸大产品功效、虚高产品价格的行为,消费者基于对当事人的信任而购买该产品,该行为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而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依法从重处罚。

徐伟介绍,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保护肖像权的关键在于保护可识别性,如果公众可以通过表演形象辨认出演员个人的体貌特征,则意味着该形象能够与演员本人建立相互对应的关系,此时可以视为演员对该表演形象享有肖像权。在可建立识别性的情况下,如果运用AI换脸技术对表演者的面部实施丑化、更改处理,以达到恶搞或者低俗的效果,这种恶意丑化表演形象的行为既构成了对表演形象的歪曲,也构成了对肖像权的侵犯。

“AI换脸”技术的应用中,从视频最终的内容角度考量,如果有人利用换脸软件对他人进行恶意丑化、玷污式恶搞,或者将他人的脸换到不雅视频中,还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对于消费者来说,经营者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应对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甚至还有可能涉嫌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因虚假视频上当受骗时,可以要求商家退一赔三,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赔偿。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商家,也可以对商家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经营者有夸大产品功能、虚高产品价格的行为,并使用AI换脸技术让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得到了名人的推荐,从而诱导消费者购买,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诈骗罪。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是基于对名人的信任而做出购买决定的,而实际上这种信任是建立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的。

技术提供者、视频平台也要担责

此类事件中,徐伟认为除了经营者,AI技术提供者和视频平台,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徐伟介绍,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深度合成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必须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目前一些较大的视频平台在许多 AI 生成的真人换脸视频下方都含有提示信息,在用户刷到 AI 生成内容的视频时,会标注“AI生成内容”或“疑似包含 AI 创作信息,请注意甄别真实度”等提醒。如果被投诉的虚假视频发现没有该类提示性标注,则平台难辞其咎。

视频平台若是对平台使用者的这种侵权行为不予恰当处理,则可能承担连带责任。平台具有一定的审查、监督职责,在被告知或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后,应当积极响应权利人的请求,及时撤销、下架相关侵权图片、视频,中止相关直播等,避免恶劣影响的进一步扩大。相反,平台若是有意放纵此类行为的发生、继续,对相关投诉、举报等视若无睹则应当与侵权者承担连带责任 。

消费者如何防范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在AI时代,肉眼所看见的也不一定是真相。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简单的图像编辑,到复杂的影片制作,AI生成视频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逼真。然而,这种技术进步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侵权风险,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

徐伟提醒,对于个人而言,除了在形形色色的“名人脸”中保持清醒,避免陷入虚假宣传,更重要的是面对花样翻新的AI诈骗,必须保持防范意识。

保护信息,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不要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

多重验证,确认身份。如果有人自称“熟人”“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或涉及网络转账交易行为时,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多途径核验对方身份,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

相互提示,共同预防。要多多提醒、告诚身边的亲人、朋友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高科技诈骗的能力,共同预防受骗。提醒老年人在接到电话短信时,要放下电话,再次拨打家人电话确认,不要贸然转账。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7克拉2号楼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