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 未知 0 2025/1/16 7:38:38
迄今为止,中国高跷技艺的起源时间尚无定论,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起源于尧舜时代,也有有历史学家考证,尧舜时代即有一个鹤部落的丹朱氏,该部落祭神时踩着高木腿子似鹤舞,这高木腿子可能就是高跷。并且殷墟甲骨文里也出现了踩着高跷起舞的象形文字。
也可能起源于春秋时期,早在公元前 500 年左右的春秋时期,高跷就已流行。《列子・说符》中的记载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 是有关踩高跷的最早记载,说明那时已经有高跷杂耍艺术存在。
有关人士人为: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和水乡先民有关。古代先民以各式各样的图腾,如各类鸟兽、驯畜作为氏族或部落的标识,高跷可能是在模仿图腾形象或与图腾崇拜活动相关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也有说法称高跷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密切相关,渔民为了在浅海区域捕鱼或在船上作业时保持身体干爽,可能会使用高跷类的工具。
中国高跷技艺的“高”主要体现在跷腿高:部分地区的高跷高度令人惊叹,如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3米,居中国之冠,加上表演者的身高,整体高度可达4.7米- 5米,演员如同在半空中表演。
难度高:高跷越高,对表演者的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胆量要求越高。表演者需要在高处保持稳定,完成行走、跳跃、旋转等各种动作,甚至还要进行一些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如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极高的技艺水平。
表演形式多样:高跷表演融合了舞蹈、杂技、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踩街”和“撂场”等表演形式,“撂场”又包括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演员们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展现出各种精彩的节目。
动作难度大:除了基本的行走和保持平衡外,高跷表演还包括扔、跨、蹲、别、拧等技巧动作,以及扭、逗、浪、相、美、俏、哏、逗等形态动作,这些动作潇洒漂亮,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如海城高跷秧歌的“扭腰、展臂、挽腕、屈膝、提气”等基本要领,男女演员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 20 多种表演花样,默契配合,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历史传承久远:高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起源至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的高跷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辽西高跷秧歌的“大大舞”基本动律、海城高跷秧歌的“扭、逗、浪、相”特点、董王高跷的“文跷”“武跷”之分、苦水高高跷以传统秦腔本戏为内容等,体现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1-22
01-20
01-19
01-19
01-17
01-15
01-15
01-12
01-08
01-08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