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国学文化网 >> 传承 >> 国粹 >> 浏览文章

独角戏, 一个人演绎百态人生

光明网 未知 0 2024/12/3 16:01:10

日前,第二届国际独角戏剧节天津场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拉开帷幕,从11月19日到30日,《象棋的故事》《孟小冬——寻皇之路》《四则恐惧故事》《一个女演员最后的瞬间》4部独角戏,均是由一名演员完成整部剧的表演,演绎出人生百态。

独角戏, 一个人演绎百态人生 第 1 张
       日前,第二届国际独角戏剧节天津场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拉开帷幕,从11月19日到30日,《象棋的故事》《孟小冬——寻皇之路》《四则恐惧故事》《一个女演员最后的瞬间》4部独角戏,均是由一名演员完成整部剧的表演,演绎出人生百态。同时,多场不同形式的戏剧沙龙也与天津观众见面,让观众欣赏到独角戏的多元魅力。

独角戏最大的特点

回归戏剧的本体——剧本和演员

北京鼓楼西剧场副总经理、国际独角戏剧节策划人李国杰,从事戏剧方面工作有十年时间了,谈起举办独角戏戏剧节的初衷,他表示:主要是2022年受疫情的影响,由于不能聚集,当时大部分剧组都没法排练,有几名演员提出想做独角戏,独角戏演出形式简单,只有一名导演,一名演员,不用人员聚集,但是更考验演员的功力。为了能够走上舞台,几名演员都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

李国杰介绍,在那样的情况下,“鼓楼西戏剧”诞生了自己的第一部独角戏,该剧是改编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由郗望导演、李腾飞主演的《一只猿的报告》。青年戏剧人郭笑得知消息后,也主动找到“鼓楼西戏剧”,介绍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象棋的故事》。后来,青年导演丁一滕得知此事,就建议“鼓楼西戏剧”再做一部独角戏,组成独角戏演出季。不久,“鼓楼西戏剧”推出了第三部独角戏《吉他男》,改编自挪威当代作家约恩·福瑟同名经典剧作,由何雨繁自编自导自演的。这三部戏共同组成了鼓楼西“八周年独角SHOW”系列,系列演出在市场上和行业内引起极大的关注,李腾飞凭借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获得了第32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

独角戏, 一个人演绎百态人生 第 2 张
        《一只猿的报告》《象棋的故事》《吉他男》三部独角戏都是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这三部独角戏作品风格各异,每一部都有其特别之处,让观众们见识到了,即使只有一个演员,也可以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形式不一的戏剧体验。

“独角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回归戏剧的本体——剧本和演员。”在李国杰看来,独角戏看似简单,其实很难,需要有优秀的剧本和优秀的演员,特别考验演员的演技。一个人表演,如果没有过硬的技巧,往往很难抓住观众,而且独角戏舞台上基本没有复杂的舞美,演员要独自表演1到2个小时,将观众吸引到表演中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演员需要用一些技巧,让观众不分神,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身上。

李国杰也坦言,从制作的角度来看,独角戏这种艺术形式与其他的舞台剧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是一个人在台上演,但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等都得具备。不过,相对于大剧场的剧目来说,独角戏投入少,成本可控,对于出片方来说压力不大。

在对独角戏有了一定的前期铺垫后,李国杰有了举办独角戏剧节的想法。世界上不少国家,像俄罗斯、以色列等,有各自的独角戏剧节。有了想法后,李国杰立即开始筹备“首届鼓楼西独角戏剧节”,最后于2023年3月份举办了首届鼓楼独角戏剧节,这个活动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为独角戏举办的戏剧节,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有了成功举办首届戏剧节的经验,“鼓楼西戏剧”今年举办了第二届独角戏剧节,名字也改为“第二届国际独角戏剧节”,今年的戏剧节特别邀请了来自丹麦的欧丁剧团、希腊的剧团以及中国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参加,使其形成为国际化的独角戏剧节,在北京主场演出了13部作品,组织了9部短剧竞演,举办了10场讲座、沙龙、工作坊等公益戏剧活动。此外,由于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独角戏剧节还在石家庄演出了3个作品,举办了两场戏剧活动,在天津人艺实验剧场演出4部作品,举行3场戏剧公益讲座和对谈。因为独角戏单独举办戏剧节,这种形式在我国比较新颖,受到很多年轻戏剧人的追捧,现在第二届国际独角戏剧节已经接近尾声,李国杰他们已经开始积极筹划明年的第三届国际独角戏剧节了。

独角戏观看体验

演员与观众进行灵魂和思想上的碰撞

11月23日晚,《象棋的故事》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举办天津场的第二场演出。一盏灯,一架钢琴,一把白色椅子,郭笑将一个人的舞台演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他展示的“倒背木兰辞”“大段评书、贯口”等各种绝活引得观众连连叫好。

演出结束后,郭笑表示自己觉得特别满足、幸福,“作为编剧,我向大师致敬了;作为导演,我跟头把式地把戏立起来了;作为一个演员,我不但完成了‘导演’的任务,还超常发挥了很多。”

郭笑是独角戏《象棋的故事》的编剧、导演、演员。《象棋的故事》这部剧的内容非常丰富,里面致敬了很多中国和西方的文学。一部独角戏里面表现了很多很广的艺术门类是非常难得的。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的本性的发掘是作品的关注重点。观众和郭笑自己都同时是“表达者”也是“接受者”。

《象棋的故事》是郭笑第一部独角戏作品,在呈现形式上,他用中国方式展现西方故事。郭笑坦言,他对原著小说进行了本土化改编,以中国象棋替代了原著中的国际象棋。为让创作更为严谨,他拜访多位中国象棋界的大师,向其讨教棋艺,畅聊中国象棋中的处世哲学。这些掩藏在背后的种种努力,都在郭笑的独角戏舞台中得以呈现。

《象棋的故事》这部独角戏总时长120分钟,台词超过2万字,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多重身份的转换。在谈到创作《象棋的故事》的初衷时,郭笑认为,自己之所以肯花十多年去琢磨它,是因为这部戏对他来说不只是一部戏。2022年是他学艺30周年,他觉得应该有这么一笔,自己编、自己导、自己演,三者合而为一。他认为自己的哪部戏都没有像《象棋的故事》编导演这么高度统一过。在多数情况下,戏剧排练时间多是花在编剧和导演、导演和演员的沟通上,这个是最困难、最艰辛的过程,默契、配合等都是问题,但独角戏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在郭笑看来,理论上导表不分家是成立的,演员必须得自己站上舞台,然后有导演看着,一遍一遍客观地分析问题,但是独角戏是自己在台上,自己审视自己并不客观,不那么有系统。从一幕、二幕到三幕,他只能演出后回忆,想到哪儿是哪儿,这一点就是个困难。他有时候找人帮忙,看看自己应该怎么演合适,用最笨的办法,有时候会录像,再反复揣摩。

 

  刚看完独角戏《象棋的故事》首映的观众夕言说,在自己看来,这部独角戏与其他多人的戏剧形式比较,更像是一种一对一的思想交流。观众对独角戏的风评往往是两极分化:如果观众的思想和主创团队的初衷完全契合,观众会很喜欢。如果反之,观众会没有代入感。

夕言认为,独角戏不像其他的戏剧形式靠更多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去推动。独角戏需要一个剧情和一条主线,不会有支线的剧情。与其他形式的戏剧对比,独角戏的丰富程度受演员人数、舞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这样的戏剧形式往往会更加凝练、更加突出核心,观众的观感也会更加浓缩和直接,因此观众喜欢与不喜欢也异常分明。

从观众的体验角度来说,夕言认为,她在看其他的戏剧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故事情节是如何被推动的,或者去大剧场看剧时,会更多地从舞美、灯光、设计等方面进行考量一部戏。但在观看独角戏时,她会更加专注于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比如《象棋的故事》。《象棋的故事》与其他独角戏相比,更多使用了对话,而不是用肢体表演来推动,回归到话剧的本质形式,靠“话”来推动,使观众更加关注表达者到底想表达些什么,能从中体验到一些什么。表达者和接收者在戏剧演出过程中进行灵魂和思想上的碰撞,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独角戏以改编为主,观众对最早的故事是了解的,主创的改编和表达一定是融入了二创的思想。观众要看的就是主创改编的部分。

比如天津场演出的另一部独角戏《四则恐惧故事》,从年轻现代的女性视角出发,讲自己的一些故事。这部戏给夕言的感受就是创作者没有用一些有戏剧冲突的剧情推进,而仅仅讲一些自己生活的感受,夕言在看完这部剧后,也一直感受着主创人员的情感。对于夕言来说,如果她与主创人员的感受是共同的,这部剧就会触动到自己,如果是仅仅感受到剧情的表达等,可能无法被触动。这也是独角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一种魅力。

独角戏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会有更多的空间去融入自我表达。比如一个演员在大剧场演一些正剧,像《雷雨》,无论演哪个角色,首先演员要非常像剧中人物。但是对于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来说,首先是“我”在演,有可能同样的戏,换不同的演员来演,就是天翻地覆的区别。因为每个演员的气口、表演风格、表演方式都会有区别。在大剧场戏剧里,由于人物的性格架构在那限制着,差别不会这么显眼。但是如果放到独角戏里,差别就有可能会很大。

这并不是夕言第一次看独角戏,她觉得小剧场观独角戏的感觉会更好。小剧场给观众带来的整体氛围感会更好一些,营造出来一种共鸣的感觉,现在流行的沉浸式的演出受欢迎,与这种氛围感有很大的联系。

独角戏发展现状

戏剧市场有需求,观众审美有要求

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古希腊戏剧专家罗锦鳞在本届戏剧节天津场开幕式上介绍道,戏剧是集体艺术,以表演为中心,与观众直接交流,有现场性和纪实性。独角戏起源于古希腊,当时古希腊节日有唱歌跳舞,后来有人提议演戏,便产生了第一个演员,并由演员进行单独表演,之后随着戏剧发展,演员数量逐渐增加。独角戏对演员要求极高,演员需要扮演舞台上的所有人物并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演员的个人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该戏能否吸引观众。

从2022年至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宋丽博教授一直对独角戏表演教学工作进行探索,她认为,从宏观角度讲,独角戏是我国当下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戏剧文化现象,也是我国戏剧发展进步的一种反映,体现出戏剧艺术工作者的戏剧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了。伴随着戏剧艺术文化交流的丰富,我国戏剧的发展不再停留在模仿、借鉴的层面,激发了自己的原创力。

当下,在我国的戏剧演出市场中,戏剧作品的美学风格更加包容多样,舞台上不同风格流派的戏剧都出现了,观众的审美经验也随之丰富起来。可以说,戏剧艺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影响和服务于观众了。观众看戏,逐渐实现了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做多样化选择的自由。宋丽博坦言,现在有一些观众很愿意去看独角戏,喜欢这样一种演员与观众交流的独特方式,这是大剧场戏剧不具备的特点,好的独角戏能够让观众欣赏到高超的表演技巧。

宋丽博说,自己从事戏剧艺术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亲眼见证了我国戏剧的动态发展,感受到其趋势与特点。首先,独角戏的出现恰恰是我国戏剧发展向好的一种表现。其次,独角戏在戏剧艺术样式里属于一种小众的戏剧艺术,而且不是任何人都能演。独角戏虽说只有一名演员,但是这名演员不只演一个角色,可谓是一位演员一台戏。这对于演员专业素质、创作技巧以及文化艺术修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独角戏也为演员在舞台上,能够深度自由充分地表达自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最后,既然戏剧市场有需求,观众审美有要求,那么作为创作者和戏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与时共进,紧紧把握住戏剧发展的时代脉搏,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大胆拓展和创新。独角戏在表演教学中的应用很有现实意义,开拓了演员的戏剧创作观念,对演员的形象感、台词和形体的表现力、舞台情感的驾驭能力以及表演交流方式的多样化等都有要求。独角戏对于启发演员建立行动性思维、形象性思维,情境性思维,培养其独立创作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国学文化网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7克拉2号楼

167 5555 6698

京ICP备2024092598号-1号

zggxw@163.com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092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