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 孟慧娜 0 2025/4/25 9:37:24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第八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山西大同企业商会内隆重举行。会议由赵焕军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
图为:周名喜
通俗文艺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林乐虎对2024年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详细规划了2025年协会党建工作。林乐虎书记强调,文艺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图为:张翱麟
随后,会长杨满园先生发表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文艺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重要性,鼓励各委员会加强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等领域的繁荣,为实现共同繁荣目标贡献力量。
在会议中,通俗文艺研究会名誉会长苗小龙发言时强调: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必须以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使命为指引,突出文化立会、政治立会的原则,扎实推进通俗文艺的研究和创作创新工作。
图为:张志勇
2025年4月16日,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会议,会议在北京世通大厦会议室召开,贯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党建工作及2025年工作办公会。
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周名喜在会上强调,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党建引领已成为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要在党建引领下,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他指出,务必将党建会议的内容和精神传达给每位会员,确保大家深入理解会议精神。同时,他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全力以赴推进国学文化协会的各项工作。
图为:张红光
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翱麟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各会员单位和会员要认真研读党的文化工作方针,精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政治方向。
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勇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也是党建的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更是推动其发展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党建引领传统文化发展,应始终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将当代审美趋势、社会价值观念等及时融入其中,全面革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等。
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红光指出,要秉持党建思想引领作用,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立足其经典性,进一步研读经典作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挖掘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资源。
孙鹏、闫峰等各基地、中心主任及副会长纷纷表示,要发挥核心作用,团结一致,在党建引领下开展规范有序的工作,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精心筹备2025年各项国学文化活动,为通俗文艺研究会和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党建引领对于国学传承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在方向指引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文化传承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确保国学传承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避免对传统文化的片面理解和盲目崇拜。党建引领能帮助国学传承者保持清醒头脑,抵制封建迷信、文化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干扰,保障国学传承在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党建工作能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国学传承。党建引领能为国学传承建立长期稳定机制。党建引领能助力国学传承者从更高思想层面挖掘国学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治国理政经验,为国学的现代诠释提供新视角和方法。通过党建引领,可将国学优秀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结合,赋予国学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当代社会。
国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党建引领能更好地弘扬国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党建引领能为国学传承注入新活力和创造力。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通过一系列会议和工作部署,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推动通俗文艺及国学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国国学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国学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学网”。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国学网)”的作品,由中国国学网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04-27
04-27
04-25
04-24
04-24
04-24
04-24
04-23
04-23
04-23
郑重声明:中国国学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国学文化网 版权所有